电话:021-64280569
手机:18121247966
邮箱:sales@fluor-ym.com
网址:www.fluor-ym.com
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云锦路500号绿地汇中心A座2217
1、维修环节严禁抽烟,两米范围内的操作区域严禁有火源或热源,严禁边抽烟边维修,系统一定要抽真空。2、尽量不要加长管,挂机空调通常内外带3米(合资4米)连接管,柜机带4米(合资5米),铜管内就流通的是制冷剂,加长管会增加泄露风险。3、需要明火焊接,通常在焊接处,链接纳子处容易出现漏点,后加长的铜管基本没有原厂的好,并且一般也都会细一圈,原装的一般液管为6.35,后接的一般为6(英制公制区别)管壁也会薄一些,尽量能花钱买架子解决的,就不要加管,不加管就整个安装过程涉及不到明火,也不需要焊接。 4、必要加长时,将原装管装室内机侧,目前格力美的室内侧都采用防拆螺母或者防拆保护套,不要装错。焊接时必须严格扩杯型口。拿钳子扩口的后期极其容易出现泄露,同时焊接处不光滑,容易产生噪音抖动,影响制冷剂流动,这点需要注意。 5、抽完真空后,正压摘表后,开小大阀,送上带有洗涤剂的海绵,使用泡沫检漏,如较为担心可在室内接头处也进行测试,3分钟内不产生汽泡为准,确保万无一失,牢记这三点,便可放心使用和安装。
R410a制冷剂不可燃,跟R22制冷剂一样都是属于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物质!只不过R410a制冷剂属于一种共沸混合物(R32/R125各50%),但是R32制冷剂属于可燃物质,遇明火易发生爆炸。储存及使用时应多注意,一般都有传感器检测其浓度!R410a制冷剂的ODP值为零,现在属于环保型新冷媒!这种制冷剂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应用较多,我国目前还是以R22制冷剂为主,但在2016年1月1号以后就不加大其使用量(2015年基准),并从2040年1月1日起完全停止其使用!
方法一:将制冷剂罐倒置,并释放少量制冷剂到一张白纸上,如果在白纸上有明显杂质或液态水出现,说明制冷剂质量不佳,乌鲁木齐R134a制冷剂不建议使用;方法二、接压力表测试制冷剂瓶压,对照制冷剂温度压力特性表,检验瓶内压力是否在正常值范围,如压力明显异常则不建议使用。方法三、在制冷剂使用到一半时,可再次测试瓶内压力,对于R22这种单一成分的制冷剂,两次测量瓶压值应该很接近,但对于劣质制冷剂,通常混有多种成分,瓶内制冷剂使用后由于成分比例的变化通常瓶压会有较大差异,如遇到此类现象,霍尼韦尔R134a制冷剂厂家建议立即停用该制冷剂,并要将已经充注到系统中的制冷剂排放干净以避免污染系统。
对于R410a我们前几天有发布过文章,有详细说明与R22的差异,文章尾部有有链接,点击即可阅读。这里说说之前没有说到的内容。R410a制冷剂的容量和压力高于R22,运行压力高出50%-60%。R410a的运行噪声比R22压缩机明显地低2-4个分贝。与R22系统相比,R410a制冷剂系统有个显著的热传递优势,蒸发器的热传递高35%,冷凝器高5%。而R134a和R407C的系统热传递系数均低于R22。针对R410a制冷剂重新设计后的系统中,采用较小体积的蒸发器和冷凝器,成本更低,而且最高可达30%的制冷剂充注减少量。制冷剂充注量的减少,除了成本降低外,还能提升整个系统的可靠性。在相同冷量,相同冷凝温度的系统中,R410a制冷剂的系统能效比(COP)可以比R22高出6%。这是由于压缩机在压缩过程中的损耗更低,蒸发器和冷凝器具有更强的热传递性,整个系统内的压降更小。高效的热传递和更小的压降使其在相同运行条件下,冷凝温度更低,蒸发温度更高,这使压缩机在耗电更少,效率比更高的情况下,获得一个更好的运行范围。
1、开启空调;夏天加制冷剂时可直接让空调在制冷模式下运转。因为制热状态下无法进行加制冷剂操作,所以冬天加制冷剂时,要用制热拔换向阀线的方法,强制空调进入制冷状态。2、连接加制冷剂设备;空调正常启动后,从室外机低压阀侧的工艺口连接加制冷剂设备。此过程中一定要排掉加制冷剂管中的空气和脏物。3、测压加制冷剂;夏天观察低压压力,环境温度32摄氏度左右时,压力控制在0.45MP左右;冬天观察制热时的高压压力,压力稳定后控制在1.7MP左右。4、撤掉加制冷剂设备;在制泠状态下去掉加制冷剂设备,拧紧外机密封纳子;制热状态下去掉设备的话,会造成大量的制冷剂泄漏。5、加制冷剂完毕。
R134a的容量比R22小,压力比R22低。由于这些特点,相同能力的R134a空调需要配置一台更大排气量的压缩机,更大的蒸发器、冷凝器和管路。最终所导致的是,制造和运行一个和R22相同冷量的系统,R134a系统会需要更高的成本。R134a的吸水性很强,是R22的20倍,因此对机组系统中干燥器的要求更高,以避免发生冰堵现象。R134a系统需要专用的压缩机及专用的脂类润滑油,脂类润滑油由于具有高吸水性、高起泡性及高扩散性,在系统性能的稳定性上劣于R22系统所使用的矿物油。